2023居住正義的遊行(?)過了幾天,來聊一下我想像中的居住正義
首先應該來討論一下一個好的房子應該座落在怎樣的環境,也就是所謂的蛋黃區的條件,在我看來大致上就是下面幾項
- 充足優質的工作機會
- 便利方便的交通
- 良好便利的生活環境
- 教育
- 醫療
一個高價的居住環境大概不外乎這幾個條件,雙北蛋黃區就是最明顯的例子。
那所謂的居住正義不是把原本的蛋黃搞臭,而是應該把大家買得起區域,透過各種升級與改造,提高到蛋黃區的程度。
當然這樣的操作可能會有炒房的感覺,比較原本某些低廉的房價變高了,但是換過頭來想想,是餅變大了。舊的蛋黃區在新的蛋黃區分流下,可以預期的漲幅會受到限制,因為可以選擇的地方變多了。
這些是我單細胞生物腦袋下的思考,也許真實的情況可能沒我想的這麼簡單。
那我們來列列可能會有的情況?
新的區域漲起來,但是舊的蛋黃區還是沒有跌,持續跟著漲
這種情況,首先應該看的是,那些持續投入市場的人是為了什麼,投資嗎?還是仍然認為這個價位下買房是值得的?前者可以投過提高持有成本來抑制,後者的話就比較難解決,因為這代表在買方看來,這個價位仍然是值得的。值得的原因是他看不上其他的地點,還是這個區域有特殊的誘因,例如工作需求必須在公司附近找房?
為何會提到工作,是因為目前大部分的新購屋者都是中壯世代,而且購屋之後的房貸也必須仰賴穩定的工作來承擔,所以要解決這個地區購屋意願的問題,必須透過提高在地就業的選擇來滿足。這是我認為所謂的居住正義,其實就是區域的就業與生活正義。
但是現在看到的居住正義,聽起來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翻版,大家只看到目前我想要的地方買不起,而不是我買得起的地方,符不符合我的現在與未來需要。這反倒是我覺得需要宣導與溝通的地方。
下面是我覺得未來會影響房價的趨勢
- WFH
- 網拍
- Uber / Foodpada